6岁女孩“灌肠”后肾衰你直肠给药安全吗?怎么用?

作者|陈集志主管药师

6岁女孩蒙蒙因中药「灌肠」退热出现肾衰竭。

据接诊医生介绍,该科曾多次接诊这样的患儿:既往健康,却突发肾衰,问起治疗史,都有灌肠的经历……

随着「限输令」的进一步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的门诊输液,越来越受限,随之而来的,是灌肠等除了口服、注射之外的其他给药途径的普及。灌肠疗法已经被某些地方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广泛用于治疗小儿的一些常见病,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儿科灌肠疗法为特色的儿科诊所。

什么是直肠用药?直肠给药安全吗?什么情况可以直肠给药?哪些药物可以直肠给药?

什么是直肠给药?原理是什么?

直肠给药与传统的给药方式如口服、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或外用不一样,它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保留灌肠法、直肠点滴法和栓剂塞入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直肠粘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直肠给药后,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透过粘膜被吸收。

其传输途径大致有三条:

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可以避免首过效应,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二是通过直肠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发挥作用;

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三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大大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直肠给药安全性如何?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什么给药途径,安全都是相对的。

因此,生病时我们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因为担心口服起效慢,所以有了注射剂;因为担心口服不了,所以有了栓剂。

直肠栓剂主要包括轻泻剂、退热栓、痔疮栓、止痛栓等栓剂,插入位置相对表浅,是比较安全的给药方式,但临床上有剂量要求,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中药灌肠疗法是属于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病治》就开创了中药直肠给药的先河,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较广。

而临床用于灌肠的的药物绝大部分都是口服或注射剂型的药物,说明书中根本不存在灌肠的用法,改变用药方式在使用安全性上其实并不比中药注射液好;灌肠的药物成分复杂,如有过量或错误使用很容易引起肝肾等脏器损伤;药物过敏也是潜在危害;灌肠的药物如果损伤肠道粘膜或改变肠道内酸碱度,也可能会引发直肠细胞的变性、坏死。

因此,该给药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不推荐在常见病诊疗中使用这一给药方式。

同时,灌肠治疗对用药指征、操作手法、药物选择以及药物剂量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儿童等特殊人群治病时应谨慎使用这种给药方式。

什么情况可以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是与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常规给药方法不一样的给药方式。临床上灌肠主要用于肠镜检查等肠道清洁、检查或特殊治疗目的的灌肠、缓泻类的直肠给药。

对于口服困难或打针困难的患者采用直肠给药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但药物对肠道的直接刺激也可能会导致腹泻、肠道菌群紊乱等多种问题,甚至有些药物还可能对肠黏膜有腐蚀作用,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直肠给药的适应症,有针对性选择使用。

对一些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疾、直肠癌患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患者、孕妇等患者禁用;妇女月经期、产褥期等应慎用。

哪些药物可以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不适于所有的药物,对直肠粘膜有刺激性或药物直肠不能吸收的药物不能够直肠给药;治疗窗窄的药物也不应该通过直肠给药。

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半透膜,按药物化学结构的不同,可通过上皮细胞的转运进入肠壁被吸收,也可通过与粘膜细胞的结合被直接吸收。因此对药物的吸收要考虑药物的PH值、分子量及理化性质。

直肠粘膜为类脂质屏障,脂溶性药物较水溶性药物更易吸收;分子型药物较离子型药物更易吸收;对于分子量小于300的药物,更易通过直肠粘膜到达血管。

目前药品说明书明确标注可以直肠给药的药物有退热栓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吲哚美辛栓等,康妇消炎栓,痔疮栓,开塞露(润滑性缓泻药),甘油栓(缓泻药),甘油灌肠剂等。

小结

直肠给药是一种与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常规给药不一样的给药途径,虽然有文献报道灌肠可用于小儿常见疾病、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但缺乏循证依据的支持。

同时,国内外医疗行业也未有灌肠治疗方面的指南或专家共识等标准执行,因此,不提倡灌肠等直肠给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的给药方式。

只要病情允许,口服给药仍然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也是我们给药方式的第一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可在“禾医助”app中查看哦!参考文献:

[1]王金荣,陈广权,路淑敏.小儿中药灌肠疗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0,11(22):152-153.

[2]冯欣,沈庆波,闵爱萍.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0):10-12

[3]杜华,童楠,柳诗意,等.血液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1):41-46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