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拟将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

自三孩政策实施以来,多地密集发布生育支持政策。其中医保对生育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近期发布的《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支持“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提出,提高0-6岁婴幼儿医保报销比例。0—6岁婴幼儿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较普通城乡居民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同时,通知明确,扩大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将分娩镇痛、早孕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诊疗项目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将分娩镇痛、胎儿系列检查等诊疗项目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生育保险支付范围,为孕妇生殖健康、为孕妇生育健康宝宝,提供了更多的实际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彰显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怀孕生育过程的关心、对孕妇和胎儿健康的关爱。

此前3月,江西省医疗保障局正式下发《关于调整“术后镇痛”等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类别的通知》,3月8日起,江西将“无痛分娩”纳入报销范围,可直接持医保卡刷卡结算。

另一方面,近年来,不孕不育人群日益增多,将包括试管婴儿在内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的呼声很大。此次浙江发布的通知提出,要制定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治疗不孕不育的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时将其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辅助生殖技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方法,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帮助不孕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IUI)、配子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其中应用最广的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IVF)。

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在增加,但辅助生殖治疗技术昂贵。来自广州、去年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了一对双胞胎的张女士说,常规试管婴儿技术一个周期的花费大概3万元,如果有其他问题,还要调理等等,或者一次不成功,需要重复做,那么花费就更大了,身边有不少朋友花费超过了10万。

福建的谢女士今年也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一对双胞胎,此前她曾跑到湖南、北京等地求医,前后历时约七年,花费达30万。

在广州工作的朱女士说,现在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的人很多,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以前说要去做试管还遮遮掩掩,现在都是很普遍的了。我们这个群体的生育意愿很强烈的,医保报销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今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京医保发〔2022〕7号),对公立医疗机构已开展的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了规范调整,其中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在规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同时,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

不过,4月13日,北京市医保局回复,经核实,根据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相关规定,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我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

湖南省医保局也在官方平台上回复称,在诊疗项目方面,湖南省将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逐步探索将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针对网民建议“补助辅助生殖”的留言,四川省卫生健康委3月8日回复称,下一步,拟借鉴个别省市做法,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将常用的辅助生殖技术进行统一定价,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减轻群众相应负担。

董玉整告诉记者,将治疗不孕不育的辅助生殖技术相关医疗费用适时纳入医保,对于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实现健康生育的愿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5月16日,湖北省咸宁市发布十二条配套措施。其中,对女方年满35周岁、确需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家庭,在市内具有辅助生殖资质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费用,按照每户累计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予以报销。

(gcy 来源:第一财经)

一项将于3月26日在北京执行的医保政策引发关注。

日前,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印发了《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引发的《通知》里将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

记者注意到,尽管近几年业内时有关于辅助生殖医疗纳入医保的呼声,但始终未有明确落地举措。此次《通知》发布后,北京即成为国内首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畴的城市。

高额支出成隐形门槛

辅助生殖技术是不孕不育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登记女性的年龄占比中,35岁及以上非最佳育龄妇女的占比正逐年增加。

202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曾参与发布了一项妇幼卫生相关的报告——《柳叶刀中国妇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以下简《报告》)。接受媒体采访时,乔杰指出,中国2015年底放开实施“二孩”政策,但生育意愿未如预期有增长。

她介绍,2007—2020年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这意味着,每6对育龄夫妻中就有一对夫妇面临生育困扰,而这类群体中部分的家庭生育意愿则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来实现。

△ 工作人员准备提取试管婴儿的DNA。

多地拟将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

上述《报告》中提及,截至2017年,中国辅助生殖技术总周期数已经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

然而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来实现生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不孕症治疗是个复杂的过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暨计划生育科主任医师鹿群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试管婴儿”单次胚胎移植成功率仅为40%到50%左右,部分患者需二次胚胎移植甚至更多次。

重复取卵,也意味着将有高额的花费产生。一位生殖医学相关的从业者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包括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之前的全身检查、促排卵、胚胎培养及移植等项目,一次成功地孕育一个“试管婴儿”的价格为3万元左右。难以确保的成功率和居高不下的治疗费用成了人工辅助生殖的隐形门槛。

鹿群向记者介绍,北京市此次共规范调整了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调整,其中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统一定价,基本涵盖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常用的辅助生殖的技术项目。

她表示,纳入医保的16项中有2项是宫腔人工授精的项目,1项是二代试管婴儿(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项目,3项是三代试管婴儿(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的项目,其余则为体外受精-胚胎等项目。按照鹿群的估算,在这项政策正式实施后,大约能通过医保为不孕不育症患者节省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治疗费用。

医保能否负担

《中国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呼声从2014年就有提及,但这一呼吁直至2021年才有“回音”:2021年9月,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不孕不育症辅助治疗纳入国家医保提高人口增长的建议”时明确表示,诊疗方面,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这期间“二孩”“三孩”政策相继出台,但出生率仍在持续走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52‰,创下近年来新低。

鹿群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现阶段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是扭转生育率走低趋势的积极举措之一。在她看来,纳入医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完全自费到纳入医保报销,这体现了国家对生育支持的大力投入。医保的介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支出压力,能让更多的不孕夫妇积极尝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 医生将精子滴入装有卵子的培养皿中后用显微镜监测。

记者查询发现,上海、浙江等地都曾有过提供辅助生殖经济支持的探索,但始终未将这一“非基本医疗”纳入医保的动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北京率先将辅助生殖医疗的部分项目纳入医保不仅是个良性的探索,同时也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在保护育龄妇女生育权益上应当走在前列。

至于能对北京本地生育率带来多大程度的改善,陆杰华和鹿群均认为需要结合这项政策实施之后落地的情况进行精准评估。

虽然这一政策利好生育,但社会比较关注“医保能否负担得起这笔开支”。

记者注意到,《通知》中公布的16项辅助生殖技术价格区间在100元—5200元不等。其中3项价格较高的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单基因病诊断、染色体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囊胚/卵裂球/极体活检术也列入其中,三者合计10360元。甲类报销比例若按70%计算,则医保将为这三项担负7252元。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北京2020年医保基金累计结余1353.7亿元。这一数字在业内看来算得上“医保资金池较为宽裕”。上述不愿具名的生殖医学从业者告诉记者,从目前北京的医保结余来看,担负这比开支“难度不大”。

有望全国推广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为提高生育率推出了育儿假、产假、生育奖励等多项积极的举措,推动作用尚不显著。

据2017年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至2016年我国育龄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从2006年的24.3岁上升到 2016年的26.9岁。乔杰表示,年轻夫妇育龄意愿的下降也导致了高龄妊娠、不孕、流产、出生缺陷和其他不良妊娠风险的增加。

△ 护士准备为患者注射促超速排卵药物。

陆杰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要解决眼下育龄夫妇不愿生、不敢生的问题,首先要究其真正的痛点,如生育文化、生育成本等,要综合考虑,标本兼治。

在他看来,将辅助生殖医疗纳入医保就是在成本问题上推出的积极举措。陆杰华表示,北京的积极探索是个信号,之后或许会有更多的地区对此响应。

记者注意到,此前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就曾对网友提出的“将辅助生殖医疗项目纳入医保问题”给出回应称:“在当前情况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还是立足于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着力满足基本医疗需求,还没有能力将支付范围扩大到辅助生殖类项目。”

“各地的财政情况不一,相关的措施细节也可能会有差异,因地制宜。”陆杰华说。

在长期与患者打交道的鹿群看来,若要在全国铺开,则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患者对辅助生殖技术需求的不同,制定更有针对性、更能凸显支持力度的医保政策。另外,“对于不同的地方而言,跨省就医的不孕症患者如何解决医保问题仍有待讨论。”鹿群提到,由于不同的地区辅助生殖医疗发展水平不平衡,跨地区就医现象仍将长期存在,这些都应被纳入统筹考量的范畴。

撰文:《中

国报道》记者 邱慧

图片来源:新华网、中新网

责编:徐豪